人們對《論語》中的名言“學而思則優,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並不陌生。
古往今來,雖然倡導“活到老學到老”的有識之士多如牛毛,論述學習意義、怎樣學習等的名言、論斷及著作也是汗牛充棟。
這是為何?兒童學習障礙這類的先不論。其一,在講究成功當今時代,對渴望成功的我們來說,如何成功者的觀點無疑是一位成大功者的“現身說法”;其二,他以“介入的旁觀者”身份分析出來的“低潮時學習障礙”擊中了人們的軟肋:譬如在某方面,自知技不如人輸了,也會搬出“有輸有贏人之常情”、“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進行自我安慰。
贏家從不這樣看問題。特別是成就斐然的人,對失敗的見解全然不同。他們不會遮遮掩掩、不會敗陣而逃,也從不認同“有輸有贏”。相反,他們信奉“學而時贏”。他們深信,生活中最大的學問,就是從失敗中學習來的,前提是學習的方法要對路。
生活就是一個不斷喪失的過程,從離開母體開始到生命的結束,我們失去了哺育我們生命最初的溫 暖、舒適的子宮;失去了奢侈的、對母親全身心的依賴;失去了珍愛的玩具,失去了全神貫注玩耍探索的時光,失去了青春期無憂無慮追求快樂的特權;接著失去家 庭的保護,還有可能失去工作和地位,繼而會失去錢財,失去機會,漸漸失去身體上的很多功能。最終還要面對最後的喪失——生命本身。最要命的是,喪失與失敗 會給普通人設置10多個陷阱:錯誤的、疲憊的、比較的、機會的陷阱等等。作者通過批評現實主義,讓讀者“對號入座”,然後兜售“藥方”:要想成功,就必須 架起一座橋樑,越過這道鴻溝,變失敗為收穫。而這道橋樑就是“善於學習”。
在逆境中學習絕非易事。多數人要的從來不是“乏味的真實”,而是“一邊是夢想,一邊是現實”。於是,為了幫助人們克服學習困難開發失敗中學習的力量,他結合許多成功者案例,又精心描繪出一張虛實結合的“學習路線圖”: 謙卑-現實-責任-希望-善學-挫折-改變-成熟。
所以,掩卷之後留存在我心間的,是一個個鮮活的潛伏於我們心中的人生喪失、失敗及錯誤陷阱等形 象——它們有名有姓,禁錮著人們的頭腦,羈絆著我們的身體和心靈。一個人只有正確地看待這些,學會以積極的方式應對錯誤的陷阱,善於從失敗中學習,失敗就 有可能成為自己變化和進步的機會。【繼續閱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