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動兒的藥物治療及其依據

美國人楊森和其同事發表論文表示在1995年,調查在美國各地方917歲的1200位小孩,來研究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盛行率,結果大約有5%的人被診斷出來,然而其中只有5%的人服用藥物治療,這暗示著藥物治療的方式仍被大部分的人所忽視。

過動兒的藥物治療及其依據

關於人類的行為及情緒問題,從過去心理分析到行為治療模式,早在20世紀之初就被提出。然而依據現象學和生理病理學的研究,在這最近才漸漸被接受為一種孩童疾病的模式。由於生物分子醫學的研究,在這近十年來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研究如雨後春筍的提出,使得人們對這困擾家庭的孩童問題,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及概念。

 

然而有些家長難以接受孩子過動、注意力不足是一種疾病的概念,主要是因為adhd 過動兒不像糖尿病或高血壓,可以用抽血或量血壓的方式來量化證實,而且它也不像焦慮症或猶豫症的病人,會主觀的描述自己不舒服的情形。因此註意力不足運動症有賴於教師及照顧者來正確的評估其行為及表現。因此必須綜合父母及師長的觀察描述,再加上臨床上觀察兒童的表現才能作出正確的診斷。

 

然而使用藥物治療,家長最擔心的就是有關藥物的副作用。其中爭議性最大的就是藥物會不會影響孩童的生長速率。在最近的醫學研究中克拉姆等人研究97412歲的孩童,平均使用藥物力他能3年,而當他們到2123歲時,這些使用過藥物的孩童並沒有在身高和體重不同於對照組,史賽色也發表經過四年之後使用藥物及未使用藥物力他能的兒童,檢查他們在身高的發展上並沒有顯著差異,倡使用藥物協助處理孩童的過動、不專心及沖動性行為是非常確立的。

 

至於近年來用在年齡37歲的孩童身上也有增加的趨勢。目前父母多為雙薪家庭孩子數目又少,所以對孩童心理及生理的發展寄予深切的期待。

 

然而父母的心理過度補償及教養不當,常造成親子之間的對立,而形成家庭中的小霸王。加上沖動性的行為常伴隨在教養方面的教養方面的困難,甚至造成危險的意外。所以在1990年就有人研究利用藥物利力能在這些學齡前的兒童,結果發現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症狀明顯減少。

 

臨床上醫師會考量使用藥物的必然性,然而有些過動兒動軋闖禍或意外頻傳。我想像這樣的情形還是應該積極的治療比較好。例如有些學齡前的孩童把插頭插在母親的鼻孔,甚至用手指插入電器的插座裡,造成意外傷害。

 

然而藥物治療並不能改善過動兒學業表現或社交功能。就是因為藥物作用在腦部神經傳導物質,使得人類的執行功能足以達成。而社交技巧或學習思考判斷,仍有賴教育訓練及行為治療的協助矯正,方能發揮更大的效果。【繼續閱讀】

身心靈  音樂試聽  潛能開發  健康食品  成長課程  購物網 揚愛身心靈第一品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一起來快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