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注意力的訓練方法
提升注意力不集中的訓練方法。注意力可以通過後天的學習培養和訓練來獲得。經過培養訓練,注意力和注意品質得到很好的提高,所以要想提高注意力不足,培養良好的注意品質就應該進行有意識的注意力訓練,而且更多的還是自我訓練。下面我們介紹幾種集中注意力訓練的方法:
提升注意力的訓練方法
訓練1
盯住一張畫,然後閉上眼睛,回憶畫面的內容,盡理做到完整.例如畫中的人物、衣著、桌椅及各種擺設.回憶後睜開眼睛再看一下原畫,如不完整,再重新回憶一遍.這個訓練既可培養注意力集中,也可提高注意更廣范圍的能力.
在地圖上尋找一個不太熟悉的城鎮,也能訓練集中注意的能力.
下面這張圖也可以用來進行訓練,在圖上找出各個數字與字母的聯線.
訓練2
在桌上擺三四件小物品,如瓶子、紙盒、鋼筆、書等,對每件物品進行追蹤思考各兩分鍾,即在兩分鍾內思考某件物品的一系列有關內容.例如思考瓶子時,想到各種各樣的瓶子,想到各種瓶子的用途,想到瓶子的制造,造玻璃的礦石來源等.這時,控制自己不想別的物品.兩分鍾後,立即把注意力轉移到第二件物品上.開始時,較難做到兩分鍾後的迅速轉移,但如果每天練習10多分鍾,兩周後情況就大有好轉了.
還可以做一個叫“大腦抽屜”的注意力訓練.訓練要求設想出自己的三個計劃.比如學習某學科知識的計劃,旅遊計劃,制作航模計劃.對每個計劃分別思考2—3分鍾.在思考一個計劃時排除其它幹擾,特別是排除另兩個計劃的幹擾.這個訓練比上一個難,開始訓練時可以先對每個計劃思考一分鍾,逐漸增加時間,但不要超過3分鍾.
訓練3
把收音機的音量逐漸關小到剛能聽清楚的地步,聽3分鍾後回憶所聽到的內容.集中注意力訓練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隨處都可因地制宜進行訓練.例如,有時在等到人、候車,周圍是各種繁雜現象和噪聲.這時可以做一些背書訓練或兩位數的乘、除心算.這種心算沒有注意力的集中是無法進行的.
訓練6
白日做夢,追溯思考.假設你在讀一本書(不是這本書)、看一本雜志或一張報紙,你對它並不感興趣,突然發現自己想到了大約10年前在墨西哥看的一場鬥牛.你是怎樣想到那裏去的呢?看一下那本書你或許會發現你所讀的最後一句寫的是遇難船發出了失事信號,集中分析一下思路,你可能回憶出下面的過程:
遇難船使你想起了英法大戰中蝗船只,有的人得救了,其他的人沉沒了.你想到了死去的四位著名牧師,他們把自己的救生帶留給了水手.有一枚郵票紀念他們,由此你想到了其他的一些複制郵票和硬幣、5分鎳幣上的野牛,野牛又使你想到了公牛以及墨西哥的鬥牛.這只是成千個例子中的一個.既然幾乎每個人都不時地會白日做夢,這種集中注意力的練習實際上隨時隨地都可以做對於經常在噪音或其他幹擾環境中學習的人,要特別注意穩定情緒,不必一遇到不順心的幹擾就大動肝火.情緒不像動作,一旦激發起來不易平靜.結果對注意力的危害比出現的幹擾現象更大.要暗示自已保持平靜,這是最好的注意力缺乏症訓練.
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181)
- Mar 21 Thu 2013 16:54
提升注意力的訓練方法
- Mar 21 Thu 2013 16:51
白領一族的減壓小秘訣:靜坐冥想法!
白領一族的減壓小秘訣:靜坐冥想法!
現代都市白領工作壓力大,競爭激烈。每天都要趕在別人前面衝鋒。需要適當的給自己減壓。靜坐冥想可以讓我們暫時擺脫平時的工作壓力,專注於思考和放鬆。可以暫時的進入自己的冥想世界!
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此外,常伏案工作的人容易出現心血管病、高血壓、頸椎病、骨刺等問題。這時候如果不能放松,讓心靈回到平靜的狀態,就會引發一系列心理和生理上的病變。而瑜伽正是通過鍛煉人體的柔韌性,讓人回歸到最自然的狀態。因此,冥想靜坐成為風靡白領階層的一個健身項目,並逐步被各個年齡層次的人士所接受。
瑜伽有多種流派,有的以修身養性為主,有的以超覺靜坐為目的。瑜伽采用各種體位,調整呼吸,集中注意力,使心身安定,解除應激,恢複身體內環境穩定和自然治愈力。瑜伽的姿勢和體位多種多樣,多以動物的名稱命名,因為古印度人認為,動物的姿勢是自然的。由於人變成雙腿直立,結果脊椎負擔過重,容易引起腰背疼痛和內髒下垂。采取動物的自然姿勢可以達到治療的目的。而對於女性來說,瑜伽最吸引人之處,可能還是通過分解脂肪達到減肥的功效。
目前的瑜伽會所幾乎是女性的天下,女性比例占到了85%,因為在很多男性眼裏,瑜伽是專屬女性的一項運動。有了這樣的誤解,使得很多男性裹足不前。但事實上,瑜伽靜坐的方法是讓身心合一的最好的運動,並非是女性“專用”,男性練瑜伽的好處可能更多。瑜伽看上去對柔韌性要求很高,但事實上瑜伽更強調的是呼吸的方法,讓身體進入平靜狀態。男性的柔韌性沒有女性好,所以入門不是很快,可是隨著練習的深入就會發現,隨著身體柔韌性的增加,他們的體力會變得更好,心態會更平和。
瑜伽並不複雜。它在雕塑你外在形象的同時,還能幫你調節內在的機能,更能給你一種來自內心的力量。經過一段由內而外、由外及內的鍛煉後,你會發現,自己正因為快樂而美麗,因為美麗而快樂。
- Mar 21 Thu 2013 16:49
怎樣提高學習效率最有效
怎樣提高學習效率最有效
當今的學生,學習內容廣泛,學業負擔加重,學習必須講究方法,而改進學習方法的本質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學習效率。這是學生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學習效率的高低,是一個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體現。在學生時代,學習效率的高低主要對學習成績產生影響。當一個人進入社會之後,
還要在工作中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以高效學習,這時候,一個人學習效率的高低則會影響他(或她)的工作成績,繼而影響他的事業和前途。可以這樣認為,學習效率很高的人,必定是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言外之意,學習成績好未必學習效率高)。因此,對大部分學生而言,提高學習效率就是提高學習成績的直接途徑。那麼又該怎樣提高學習效率呢?
一、怎樣提高學習效率之提高學習效率要善於檢查自己的學習效率,進行及時得調整。
不少學生學習效率低的原因是學習後從不“停不來,回頭看一看”。例如:一天的學習結束後,想一想:今天學習了多少內容?花了多少時間?掌握得如何?這樣想一下,查一查,就可以對今後的學習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比如,每天做作業時,記下完成作業所用的時間,第二天上課見到其他同學時,就可以和別人聊聊他們做作業用了多少時間。如果發現自己用
於做作業的時間多了,就要分析一下,是因為自己的知識沒有掌握好,還是因為解題方法太笨,或計算能力太差等等,經常這樣找差距,學習效率就會逐漸提高了。
二、怎樣提高效率之提高學習效率要有學習的緊迫感。
大家仔細想一想,什么時候你的學習效率比較高呢?可以這么說,趕作業的時候學習效率高;為應付課堂老師的提問,在課間十分鍾,突擊時效率高;考試之前的學習效率高。為什會這樣呢?這是因為這時的學習任務具體,時間有限,完成任務與否的後果“嚴重”。因此,這時注意力十分集中,學習效率就高。
對於那些軟任務,也就是完成與否老師並不追究的學習任務,如預習、複習等,很多學生就缺乏積極性了,他們很少給自己提出具體的學習任務、規定出完成任務的時間、找出檢查的辦法,更不考慮這項任務完成的好壞將給學習帶來什么後果。由於這樣的學習缺乏緊迫感,因此學習效率就低。
三、怎樣提高學習效率之提高學習效率要善於“捕捉”每一個時期影響自己學習的主要原因。
學習效率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要想提高學習效率,就要經常分析這些因素的變化並進行調整。常見的影響學習效果的因素有:學習的目的、學習的動機、勤奮程度、情緒、專注程度、學習方法、身體狀況、學習基礎、家庭影響、學習環境、教師水平、集體和社會影響等。不同的學生,或同一個學生在不同的時期,影響其學習效果的因素往往不盡相同。善於“捕捉”影響學習的主要因素,並加以改進,就可以使學習效果不斷提高。
四、怎樣提高學習效率之提高學習效率要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改進學習方法。
在獲取知識和發展能力的過程中,在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痛苦之後,同學們應該想一想,自己是采用什么方法進行學習的。認真與優秀生的學習方法、老師和書本指導的方法進行對照,取長補短,直到找到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為止。
- Mar 21 Thu 2013 16:47
怎樣管理情緒更有效?
怎樣管理情緒更有效?
人總有情緒低落的時候--------也許因為一個人,也許因為一件事,讓人久久不能釋懷。情緒的低落,既會影響生活,也會影響日常的工作學習。當你感覺你正在被一些問題所困擾時,不妨試著照下麵的方法去管理情緒,也許對你情緒管理會有所幫助。
消除不合理的信念:
心理學家艾裡斯認為,"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情緒負責;當人們陷入情緒障礙時,是他們自己使自己感到不愉快的,是他們自己選擇了這樣的情緒取向"。他把喚起消極情緒體驗的認知、評價稱為不合理的信念。所以,若想從情緒的困惑中解脫出來,就應該消除不合理的信念。
轉移你的註意力
當人的情緒處於低潮時,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總是想著那些傷心的事情。所以,要想管理情緒,首先應該讓自己不要總是去想這些問題,轉移註意力。有時候,一些事情是人們無法改變的。既然已經成為事實,不要總想著如何再讓它變為虛無,嘗試著去接受,去面對現實。一個人不可能改變全世界,事物不會因你而改變。我們所能做的,就是適應這個世界。所謂物境天擇,適者生存,想讓自己開心,首先就要讓自己不那麼極端,不去鑽牛角尖。不要總是對現實的生活現狀不滿,不要總是和別人去攀比。你的生活,應該有你的精彩。有時候,幸福的生活不是用大把的票子堆起來的。
學會控制自己
人都是有惡念的,也許只是一瞬間的想法,不必為自己有這種惡念而恐慌。人的思想是復雜的,不是只有善念。有時一些惡念,還可以幫助人發泄心中不滿。比如被人欺負,你可以幻想自己把他痛扁一頓等等。這都是可以的,關鍵是要做好情緒控制,控制情緒,讓它不去左右自己的行為。所以惡念不可怕,只要運用得當,反而可以幫人疏解壓力。
面向光明的一面
遇到煩惱的事物,多看光明的一面,則會消除苦惱;如果只考慮不順心不如意的一面,則會增加煩惱。如果以樂觀豁達的態度審視一切事物,面向光明的一面,那就會自然地從煩惱中走出來。這就是情緒壓力管理的不二法門。
- Mar 21 Thu 2013 16:45
究竟什麼是睡眠障礙
究竟什麼是睡眠障礙
究竟什麼是睡眠障礙?當代社會,睡眠障礙已成為困擾人們健康的重要問題之一。睡眠是人的生理需要,是機體複原、整合和鞏固記憶的重要環節,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特別是對身體各項機能呈下降狀態的中老年人而言,幫助睡眠問題不容忽視。
究竟什麼是睡眠障礙
睡眠問題的常見表現
【經常嗜睡】嗜睡是中老年人睡眠障礙的另一常見現象,其原因有腦部疾病(腦萎縮、腦動脈硬化、腦血管病、腦腫瘤等)、全身病變(肺部感染、心衰、甲狀腺功能低下等)、藥物因素及環境因素等。由於中老年人對身體病變的反應遲鈍或症狀不明顯,有時僅表現為嗜睡,因此,了解中老年人嗜睡的目的就在於明確嗜睡的原因,以便改善睡眠。
【睡眠呼吸障礙】多見於50歲以上人群,睡眠後可能發生呼吸障礙,如睡眠呼吸暫停、睡眠加重呼吸疾病、夜間吸入或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
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是中老年人最常見的睡眠呼吸障礙,占睡眠疾患的70\%,且隨增齡而發病率增加。
睡眠障礙的種種原因
原因之一有腦部器質性疾病。隨年齡的增長,中老年人腦動脈硬化程度逐漸加重,或伴有高血壓、腦出血、腦梗塞、癡呆、震顫麻痹等疾病,這些疾病的出現,都可使腦部供血減少,引起腦代謝失調而導致晚上睡不著。
全身性疾病。中老年人一部分患有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等;呼吸系統疾病如肺氣腫、肺心病等;痛風、腎功能不全、糖尿病、全身瘙癢症、頸椎病等。這些病,可因為疾病本身導致身體不適而影響睡眠。
精神疾病。中老年人中有抑鬱狀態及抑鬱傾向的比例明顯高於青年人。抑鬱症多有睡不著、大便不暢通、心慌等症,其睡眠障礙主要表現為早醒及深睡減少。
外界環境的改變。由於某些原因導致環境變化,經濟收入減少、工作及精神壓力大、作息無規律、身體日漸衰弱等,這些都不同程度地限制了中老年人的社交活動范圍,從而產生情緒抑鬱、焦慮不安,導致晚上睡不著。
分析中老年人的失眠原因,除觀察器質性病變外,還要注意其精神、心理、性格方面的變化。
掃除睡眠困難的注意事項
中老年人不會睡眠不足,睡眠時間適中,可促進健康,延年益壽;睡眠過多或不足,則會損害健康。不妨注意以下幾點:
1晚飯不宜吃得過飽,以避免過飽感覺對大腦的刺激,導致入睡難。睡前不宜飲茶和咖啡,不宜抽煙、飲酒,不宜看書、看報、久看電視,尤其是不宜看情節緊張、使人激動的內容。睡前不宜思考問題,養成睡前熱水洗腳的習慣。
2養成早睡早起、按時休息的好習慣,不幹擾睡眠生物鍾。
3勞逸結合。中老年人的生活要勞逸結合,白天進行適當的體力活動,可以幫助睡眠。
4睡眠環境要安靜,室溫適宜,空氣流通,避免強光照射,不要睡在風口。臥室內不宜大開窗戶,以防著涼。睡衣要盡量選擇柔軟寬松、不感到緊迫的為好。疲勞打盹最好上床躺下。
5睡眠時要情緒平和。睡覺時應專心安靜思睡,先讓身心安適,使“心”先睡,再上床閉眼入睡。
6睡姿正確。睡眠姿勢是否正確,直接影響到睡眠的效果。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睡姿的好壞、枕頭的高低都應講科學。
7急性睡眠障礙一定要看醫生。
- Mar 21 Thu 2013 16:43
過動兒症狀原因
過動兒症狀原因
過動兒症狀原因。由於現在患有過動症的孩子越來越多,所以了解過動症原因,已經顯得愈發地重要了。那什么是引發過動症的原因呢?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什么是過動症,以及四大因素成引發過動症原因的介紹。
過動兒症狀原因
過動兒症状的原因
國內外學者雖然對過動症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但目前還不完全清楚其發病原因,以下幾點可能是過動症的主要致病因素。
遺傳因素。大約40\%的過動症患兒的父母、同胞和其他親屬,在童年也患過此病,同卵雙生兒中過動症的發病率較異卵雙生兒明顯增高,過動症同胞比半同胞(同母異父、異母同父)的患病率高,而且也高於一般孩子,這均提示遺傳
因素與過動症關系密切。
腦損傷或腦發育不成熟導致的腦功能輕微失調。研究表明,大約85\%的患兒是由於額葉基底核系統或尾狀核功能障礙所致,包括:(1)母親孕期疾病:高血壓、腎炎、貧血、低熱、先兆流產、感冒等。(2)分娩過程異常:早產、難產
、鉗產、剖腹產、窒息、顱內出血等。(3)生後1-2年內,中樞神經系統有感染、中毒或腦外傷的患兒,發生過動症的機會較多。
腦神經遞質數量不足。腦內神經遞質(如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濃度降低,可降低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活動,使孩子動作增多。
環境與教育因素。近年來,許多獨生子女家長“望子成龍”心切,由於教育方法不當及早期智力開發過量,學習負擔過重,使外界環境的壓力遠遠超過了孩子的能力承受范圍,這也是當前造成兒童過動症(注意力渙散、過動)的原因
之一。此外,家庭結構松散、矛盾沖突多、父母養育孩子的方式偏於拒絕、過度保護等,都有可能誘發兒童過動症。
飲食習慣。研究發現,過動症與兒童飲食中含有的氨基酸多少有關。兒童攝入含有過多酪氨酸或色氨酸的食物,如驢肉、魚片、幹貝、奶酪、鴨掌、豬肉松、腐竹、豆腐皮等,都可能誘發集中注意力障礙。兒童攝入含有過多調味劑、食用色素以及水楊酸等化學物質也可能誘發該病。此外,兒童攝入含鉛量過度的食物也會導致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孩子血中維生素、鐵、鋅等微量元素缺乏而血鉛含量過高。
- Mar 21 Thu 2013 16:39
過動兒症狀評估
過動兒症狀評估
過動兒症狀評估。活潑好動的孩子比較聰明、機靈,而且往往以為孩子小時候淘氣,長大了就好了。但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跟專家們發現,一部分孩子好動得“過分”,甚至“沒有一分鍾靜得下來”。其實,這時候家長必須警惕孩子是否患上過動症和睡眠障礙。
過動兒症狀評估
常見的過動兒情緒管理症狀
1.學習、做事時不注意細節,常出現粗心大意的錯誤
2.在學習、做事或玩的時候很難保持注意力集中(7-10歲注意力集中不足20分鍾,10-12歲不足25分鍾,12歲以上不足30分鍾)
3.別人對他講話時常常好像沒在聽或沒聽見
4.做作業或完成任務時常虎頭蛇尾,不能始終按要求做事
5.很難組織好分配給他的任務或活動
6.不願意做需要持續用腦的事情(例如家庭或課堂作業)
7.經常把學習、生活必需的東西弄丟
8.容易因外界刺激而分心
9.常忘記分配的任務
10.常常坐不住,手腳動作多或身體扭來扭去
11.在教室或其它需要靜坐的場合經常離開座位
12.常在不該動的場合亂跑(中學生有主觀上坐不住的感覺)
13.在休閑活動中很難保持安靜
14.經常忙忙碌碌,精力充沛
15.常說話過多
16.常在問題沒說完時搶答
17.很難按順序等候
18.經常打擾別人
除少數兒童伴隨年齡的長大症狀會減輕甚至自愈外,大部分兒童的ADHD將影響其一生,累及生活的各個方面,包括學校生活、家庭關系及社會交往等。冥想靜坐將有益這一改變。
- Mar 21 Thu 2013 16:38
如何進行潛能開發?
如何進行潛能開發?
如何自我潛能開發?人們通常認為,剛剛出生的小寶寶除了會吃奶和睡覺,似乎再也沒有什么可做的事情,更不要說掌握什么本領了。但經現代科學的研究證明:嬰兒在剛一出生的時候,就已經具備了多達73種的潛在能力。
如何進行開發潛能
潛在能力一:對光線很敏感
寶寶從一出生就對光的刺激十分敏感。對光線的明暗變化也會做出反應,出生3周左右,他就會學會注視視野中出現的物體,並追隨物體轉移視線。
如何進行潛能激發?
有些父母認為剛出生的寶寶是怕光的,常常白天用窗簾遮光,晚上把燈調暗,這樣會限制寶寶感覺到白天亮、晚上暗、開燈亮、關燈黑,就能刺激寶的視覺發展,並建立條件反射,使寶寶學習到了天暗了,關燈要睡覺,天亮可睜開眼睛看看、玩玩。
潛在能力二:對聲音的反應很敏銳
剛出生的寶寶,喜歡聽不同的聲音,對聲音的反應也是十分敏銳的。如果對剛出生24小時的寶寶搖搖鈴,他會馬上安靜下來,眼睛也睜開來,這說明新生兒能聽聲音。3-4天後,寶寶則能逐步學會分辨不同的聲音。
如何進行激發潛能?
有些父母認為寶寶易驚醒、怕聲響,房間裏安靜的鴉雀無聲,這樣反而影響了孩子聽覺細胞的發育及聽覺功能的提高。其實,一天中應給嬰兒一些聽聲音的機會,可以時兒聽音樂,時而講話逗笑,時而安靜休息,時而唱歌遊戲,使寶寶感覺到聲音時有時無,有機會傾聽各種聲音的變化,從而加速寶寶學聽能力的發展。
潛在能力三:全身皮膚都有靈敏的觸覺
新生兒的觸覺器官最大,全身皮膚都有靈敏的觸覺。實際上從胎兒開始,當他們被子宮內溫暖的軟組織和羊水包圍時就開始有了觸覺。習慣於被緊緊包裹在子宮內的胎兒,出生後喜歡緊貼著身體的溫暖環境。新生兒對不同的溫度、濕度、物體的質地和疼痛有觸覺感受能力。就是說他們有冷熱、疼痛的感覺,喜歡接觸質地柔軟的物體。嘴唇和手是觸覺最靈敏的部位,這可以解釋為什么胎兒、新生兒喜歡吸吮手指。
如何進行潛能開發?
若是讓寶寶睡在寬松的睡袋裏,手腳和身體不受束縛,雙手能從袖口中伸出觸摸各種東西,手眼協調一致活動,不斷地探索,寶寶的學習潛力獎進一步完善。
潛在能力四:嗅覺和味覺特殊
寶寶的嗅覺和味覺能力是從胎兒時期就有的。寶寶可以分辨出不同的氣味,如聞到奶香氣味,會露出笑臉並將頭轉向奶瓶。若聞到某些刺激性氣味,如他的髒尿布時,他就會把小腦袋扭開。新生寶寶的味蕾數量比成年人還多,5個月後的嬰兒就能區分不同的味道,他們更喜歡吃帶有甜、鹹、酸味的食品。
如何進行潛能開發?
多讓寶寶聞一聞不同事物的氣味,可以帶他到花園裏,讓他感受花草和泥土的味道,或是聞聞爸爸媽媽衣服上的氣味,不僅能提高寶寶的嗅覺,還能促進寶寶的認知能力。雖然奶水才是小寶寶的主食,但你應該讓寶寶嘗一嘗不同的食物,以增強嗅覺和味覺的發展。
- Mar 21 Thu 2013 16:37
如何進行潛能開發?
如何進行潛能開發?
如何自我潛能開發?人們通常認為,剛剛出生的小寶寶除了會吃奶和睡覺,似乎再也沒有什么可做的事情,更不要說掌握什么本領了。但經現代科
學的研究證明:嬰兒在剛一出生的時候,就已經具備了多達73種的生命潛能。
如何進行潛能開發
潛在能力一:對光線很敏感
寶寶從一出生就對光的刺激十分敏感。對光線的明暗變化也會做出反應,出生3周左右,他就會學會注視視野中出現的物體,並追隨物體轉移視線。
如何進行潛能開發?
有些父母認為剛出生的寶寶是怕光的,常常白天用窗簾遮光,晚上把燈調暗,這樣會限制寶寶感覺到白天亮、晚上暗、開燈亮、關燈黑,就能刺激寶寶的視覺發展,並建立條件反射,使寶寶學習到了天暗了,關燈要睡覺,天亮可睜開眼睛看看、玩玩。
潛在能力二:對聲音的心靈成長反應很敏銳
剛出生的寶寶,喜歡聽不同的聲音,對聲音的反應也是十分敏銳的。如果對剛出生24小時的寶寶搖搖鈴,他會馬上安靜下來,眼睛也睜開來,這說明新生兒能聽聲音。3-4天後,寶寶則能逐步學會分辨不同的聲音。
如何進行潛能開發?
有些父母認為寶寶易驚醒、怕聲響,房間裏安靜的鴉雀無聲,這樣反而影響了孩子聽覺細胞的發育及聽覺功能的提高。其實,一天中應給嬰兒一些聽聲音的機會,可以時兒聽音樂,時而講話逗笑,時而安靜休息,時而唱歌遊戲,使寶寶感覺到聲音時有時無,有機會傾聽各種聲音的變化,從而加速心靈潛能的發展。
潛在能力三:全身皮膚都有靈敏的觸覺
新生兒的觸覺器官最大,全身皮膚都有靈敏的觸覺。實際上從胎兒開始,當他們被子宮內溫暖的軟組織和羊水包圍時就開始有了觸覺。習慣於被緊緊包裹在子宮內的胎兒,出生後喜歡緊貼著身體的溫暖環境。新生兒對不同的溫度、濕度、物體的質地和疼痛有觸覺感受能力。就是說他們有冷熱、疼痛的感覺,喜歡接觸質地柔軟的物體。嘴唇和手是觸覺最靈敏的部位,這可以解釋為什么胎兒、新生兒喜歡吸吮手指。
如何進行潛能開發?
若是讓寶寶睡在寬松的睡袋裏,手腳和身體不受束縛,雙手能從袖口中伸出觸摸各種東西,手眼協調一致活動,不斷地探索,寶寶的學習潛力獎進一步完善。
潛在能力四:嗅覺和味覺特殊
寶寶的嗅覺和味覺能力是從胎兒時期就有的。寶寶可以分辨出不同的氣味,如聞到奶香氣味,會露出笑臉並將頭轉向奶瓶。若聞到某些刺激性氣味,如他的髒尿布時,他就會把小腦袋扭開。新生寶寶的味蕾數量比成年人還多,5個月後的嬰兒就能區分不同的味道,他們更喜歡吃帶有甜、鹹、酸味的食品。
如何進行潛能開發?
多讓寶寶聞一聞不同事物的氣味,可以帶他到花園裏,讓他感受花草和泥土的味道,或是聞聞爸爸媽媽衣服上的氣味,不僅能提高寶寶的嗅覺,還能促進寶寶的認知能力。雖然奶水才是小寶寶的主食,但你應該讓寶寶嘗一嘗不同的食物,以增強嗅覺和味覺的發展。
- Mar 21 Thu 2013 09:51
我國居家照護,家事管理現況是什麽?
我國居家照護,家事管理現況是什麽?
(一)對象
1.就健保規定來看收案條件
(1)病人只能維持有限之自我居家照護能力,即清醒時間超過百分之五十以上活動被限制在床上或椅子上。 (2)有明確之醫療與護理服務項目需要服務者。
(3)病情穩定能在家中進行醫護措施者。
2.依照住院與非住院之個案來看:
(1)住院個案:
住院病人經醫師評估可轉居家照護者,由醫師開立居家照護醫囑單,交給醫院之居家照護服務部門直接收案,或轉介其他設有居家護理服務部門之保險醫療機構或護理機構收案。
(2)非住院個案:
社區中符合居家照護之收案條件者,可向設有居家照護服務部門之保險醫療機構或護理機構申請,以接受居家照護服務。
(二)目前提供之服務項目
1.訪視、診察。
2.治療材料之給予。
3.一般治療處置。
4.呼吸、消化及泌尿系統各式導管與造口之家事管理護理。
5.代採檢體送檢。
6.有關病人護理指導及服務事宜。
其細部的服務如:身體評估、導尿、尿管護理、更換留置導尿管及尿管、拔除導尿管之膀胱訓 練、大小量灌腸、更換及拔除鼻胃管、鼻胃管及灌食指導、氣切管護理、消毒及護理指導、更換氣切內外管、傷口護理及換藥、復健運動及指導、營養評估及指導、 一般身體評估、量血壓、簡易血糖測定、簡易尿糖測定、抽血檢查及代採檢體送檢、護理指導及提供有關之護理指導資料、護理計劃、返診連繫、抽痰、各項造口(人工肛門、傷口引流、胃造廔、膀胱造廔等)。
(三)機構數及相關服務人員
居家照護服務主要分成二種,一種是以醫院為基礎的型態;另一種是以護理公會為基礎的獨立型態。目前醫療院所附設的有220家;獨立型態的有32家。
(四)居家護理師訓練
目前是由已具有護理師資格且已有教學醫院二年臨床工作經驗者,接受二個月職前訓練,其內容包括:身體評估之觀念及技術,慢性病患居家護理之概念和實習,另外又加上十個月的在職訓練,其內容包括:實務訓練、專題討論、讀書報告、個案分析討論等。
(五)目前健保給付情形與自費部分
1.健保提供給付的部分
(1)居家照護期限方面的規定
a.收案以四個月為一期,若病情需要繼續照護,經過醫師診斷後填寫居家照護的申請書,之後報健保局核備。
b.要申請延長照護之個案,每次以延長四個月為限。照護期限之計算,新收之個案以收案日起算;申請延長照護之個案以申請日起算。
c.同一照護機構的同一個案,在照護期限截止日起三十日內再申請照護者,應以延長照護申請,不能以新的個案申請。
(2)訪視次數方面的規定
【依據:全民健康保險醫事檢驗機構指定作業要點】
a.護理人員居家護理照護訪視:每個月以二次為限,依病情需要多於二次者,申報費用時應檢附護理計畫並詳細敘述理由。
b.醫師居家訪視:以每二個月一次為限,若病人病情有顯著變化,需要多於規定之次數時,申報費用須檢附訪視紀錄並詳細敘述理由。
2.自付或部分負擔部分
(1)接受居家照護服務時,應繳交該次訪視費用10%之部分負擔的費用。
(2)依據全民健康保險醫療辦法第四章第三十九條規定:提供居家照護服務所需之交通費,非健康保險給付範圍,所以若需要接受服務必須要自付交通費。
(六)居家老人之家事管理需要情形
我國居家之老年人口多半與子女或配偶同住,而擔任其主要的照顧者都半也是女性,如被照顧者的配偶、媳婦、女兒等。老人是否繼續留在家中或社區中與其功能障礙程度及需求情形、本身或家人的意願、經濟考量、政策上的給付問題等有關。
1997年內政部調查報告之統計,國內有5.43﹪的老人無自顧能力,其中80﹪以上的人居家由家人、親友或雇工照顧,所以近年來的居家照護服務需求與成長有日益增加趨勢。社區民眾對居家護理之需求:全人口需求率1.1 0/00估算,全國人口目前2.3千萬人口,需求約有23000人,在民國88年有572人之醫事人數,而1999年僅有14249人接受居家照護服務,而居家護理主要人力以護理師及護士為主。整體而言,65歲以上老人若居住在家中,能獲得的社區式照護之比例低於1﹪。
1996年失能老人之照護,由主計處統計來看,以居家照顧有89.7﹪,較十年前減少,在另一方面機構式的照護則有增加情況,國內老年人口有逐漸轉向機構照護的情形,這與現今家庭型態可以提供之照顧人力有關,家庭過去的照護功能也有逐漸被機構取代的趨勢。
http://www.happygo99.com/category-1-1.html
- Mar 20 Wed 2013 15:29
我國居家照護,家事管理情況
A 居家照護之定義
1.一般定義:在病人居處提供健康居家照護的服務。
2.美國醫院協會(American Hospital Association)及國家居家機構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ome Health Agencies)等組織,所界定之意義為:家庭健康服務是整體健康服務的主體,所提供的專業服務型態是到病人與家屬的居住所在地。
3.1984年Winslow定義:居家照護是為不需繼續住院,但仍需接受醫療與護理的病人而設的;某一個病人經過專家(指的是醫師或其他專業人員)評定之後,認為居家照護對其健康的恢復及生活品質的提昇有幫助時,病人可以由醫院轉回家中,依需要提供服務,如:24小時的醫療服務、社會工作服務、訪視護理服務、居家照護服務等。
4.居家照護是應用現代之醫療措施,在不需要一般醫院的全部設施與服務之情況,家人可在專業人員的協助下,居家照顧病人,使病人能在其熟悉的環境下,家人可在專業人員協助下,居家照顧病人,使病人能在熟悉的環境中得到身體上、社會上及情緒上需要的滿足。
B 目的
在增進、維持或恢復個人的健康,或將個人的疾病和殘障程度減少至最小程度,使其盡可能地達到生活上獨立自主之境界。
C 基本精神
在使病人能在病情穩定後,儘早返回家中繼續療養,並由專業人員視需要到家服務,提供應有的醫療照顧與指導。使其同時享有連續性、專業性之醫療保健照顧,並繼續居家的生活。
D 家事管理服務種類
個人照護:ADL方面-洗澡、穿衣、上廁所、移動、吃飯等。
居家打掃、煮飯、洗衣,其他雜事如:開車、陪伴等,需要工具性的支持。
定期的護理或健康維持行為,如:藥物治療、生理上疾病的監督與恢復、疼痛的緩解。
安全性上的監督與家事管理。
增加功能之復健服務,包含行動、語言治療、排便或排尿的訓練等。
管理上的協助,如對特殊照護的管理支持及個人特殊疾病與失能的自我照顧。
E居家照護之歷史沿革
1.醫療機構方面:自民國60年起,彰化基督教醫院成立社區健康部,開始提供社區民眾居家照護之服務,隨即有馬偕醫院、門諾醫院等教會醫院陸續展開此項服務。而以社區為基礎的居家照護模式,在民國76年,由台北護理師護士工會推行,並進一步委由陽明醫院作為「以醫院為基礎之居家護理模式」實驗。
2.社會保險方面:我國的居家照護由行政院衛生署於民國七十六年七月開始推動,民國七十八年納入公保給付,至民國八十四年三月正式納入全民健康保險給付範圍,主要目的是希望出院病人及居住在社區中,需要繼續照護之保險對象,能在生活適應上獲得良好的醫療照護,協助減輕家屬及主要照顧者之壓力,也能使早日離開醫院回到社區,享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 Mar 20 Wed 2013 15:19
臺灣家事管理,居家照護情況
台灣自民國八十二年開始,65歲以上的人口佔了總人口的7.09﹪,以聯合國對老人國的定義標準:65歲以上的人口佔總人口的7﹪為老化國家來看,我國顯然已經邁入所謂的老化社會,而未來的老化速度可能會因為戰後嬰兒潮而更加快速。
台灣目前機構式的長期居家照護正蓬勃發展,老人接受機構式的居家照護服務,平日的居家生活起居及活動,都是在機構中;另一種長期照護是以家庭或社區為主的系統-居家照護(home care)是其中一種照護服務,這種形式是建立在相互照顧,透過正式或非正式的資源相互支援,老人們其實是最希望待在家中,被家人照顧,也許家人共同生活,因家人的支持與溫暖、陪伴,對他們而言,是最期望的生活方式,但是有時老人們會考慮到自己在家中帶給其他家人的家事管理麻煩或家事管理負擔,因而選擇機構式的照護。
自歐洲國家於1960年提出在地老化(Ageing in place)的理念,不再以機構式的照護方式為發展的主體,而紛紛發展居家式及社區式的服務,讓輕中度的失能老人可以盡可能的留在他熟悉的家中或社區中。而我國內政部也將在地老化列為「加強社區老人安養長期照護」所標示的精神。在1999年國際老人年的宣導主題,衛生署的「老人長期照護三年計劃」也將以『居家、社區照護為主,機構照護為輔』為宣示。這些政策與世界趨勢,使得居家或社區式的照護發展越來越重要。
故社區式或居家式的長期照護是我國未來應努力的目標,讓老人可以常住在其所熟悉家中或社區裡,使其擁有自主權與隱私權,可以過一個有尊嚴的老年生活,這是我們的目標也是世界的趨勢。
- Mar 20 Wed 2013 15:11
家事管理和居家照護包括什麽内容?
雙薪家庭是現今社會發展的趨勢。台灣社區照顧協會為了讓職業婦女可以安心工作,並創造更多女性就業機會,以「女人來幫助女人」理念,成立「居家服務系統」,提供「家事管理」、「居家陪伴」及「居家照護」等服務。招募年齡介於20-60歲之間、願意從事家事或照顧工作之婦女,給予專業課程養成訓練,培訓她們成為專業的家事管理人員、居家陪伴員及照顧服務員;並採分區培訓、分區轉介的方式,協助一般家庭之家務處理及長者照顧工作。台灣社區照顧協會現有2,498名服務人員從事居家服務工作。
老人家事管理,居家照護包括以下服務項目:
1 家務處理:居家環境簡易清潔(長輩及案主活動空間及個人臥房衛浴)
2 洗衣收納
3 備餐煮餐等膳食服務
4 生活協助:協助行走安全、上廁所、更衣、穿拖衣物鞋襪
5 個人清潔:洗臉、口腔清潔、擦背、沐浴、洗頭、床上洗頭
6 身體照顧:排泄處理、更換尿布、服藥安全、翻身、叩背、協助肢體復健運動、協助進食、鼻胃管餵食、保健服務(量血壓、記錄血糖)等
7 叮嚀服藥
8 就醫服務:陪同就醫、代取藥品及保健
9 購物、買菜
10 陪同外出、散步、參與活動
11 術後休養照顧
12 協助訓練外傭,做好工作交接
- Sep 11 Tue 2012 14:59
藍海商城中秋好禮相送
- Aug 22 Wed 2012 15:49
幫助睡眠的食物
- Aug 22 Wed 2012 15:46
音樂幫助睡眠
- Aug 22 Wed 2012 15:42
晚上睡不著危害健康
>>相關文章
- Aug 22 Wed 2012 15:33
註意力不足吃什麼好?
- Aug 22 Wed 2012 15:30
什麼時間打坐好?
- Aug 22 Wed 2012 15:27
過動兒症狀成因分析